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
六月十四日 端午午刻,龙卷风挟冰雹自龙华过,约15里长、1里宽的田地中,棉、豆等均被打尽。
清雍正元年(1723年)
五月十二日 大雨挟冰雹,自龙华至闸港,毙1人,伤者无数。
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
重建东生桥。道光三十年(1850年)重修。民国3年(1914年)重建拓宽。(据法华乡志载“是桥之始莫知其由”。)
清嘉庆年间(1796~1820年)
文人史槐乡试不第,绝意仕途,在住地史家宅(今田林五村西)植梅数百株,结庐其中,人称梅园。
清道光十一年(1831年)
三角东街的静乐村建成,是境内最早的里弄住房。
清道光十六年(1836年)
巡抚林则徐檄浚蒲汇塘、肇嘉浜、李退泾。
清道光十九年(1839年)
法国天主教会在漕河泾设读经班,招收贫苦教徒子弟,是上海最早的教会学校。后改称民新小学。
清道光二十年(1840年)
德昌顺南货店开张。
清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
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罗类思(Bési,Louisde)在徐家汇强购民田建教堂,民众群起反对,80余人汇集工地阻止建造。教会伙同英驻沪领事阿利国(Alcock Rutherford)胁迫上海县令将阻挠建堂者扭送县衙法办,引发上海最早的一次教案,史谓“徐家汇教案”。
同年 徐家汇天主教会创办藏书楼(又名徐汇大书堂)。
同年 天主教驻华耶稣会会长南格禄(Gotteland,Claude(s-j.))在徐家汇建立上海耶稣会最早的会院。
清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
天主教耶稣会神学院在徐家汇成立。
清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
四月六日 清上海道麟桂受胁发布关于租界界址的告示,同意“如不敷,再议别地,随至随议”,法国殖民主义者遂3次强行扩充租界,至民国3年(1914年),法租界扩展到徐家汇。
清道光三十年(1850年)
耶稣会创办徐汇公学(又名圣依纳爵公学),民国21年(1932年)改名徐汇中学,是上海最早创办的教会中学。
资料来源:《徐汇区志》1997年12月
资料整理:黄翔,文旅美食探寻者,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、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、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。读万卷书,行千里路,尝百般滋味。
更多内容:进入“黄翔的视界”百家号,输入家乡的名称进行查询,阅读更多资料,深度了解家乡。
同创优配-10倍杠杆炒股-股票杠杆配资-配资门户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